平足症,又称扁平足,是指足部站立踩地时,内外侧纵弓和横弓塌陷或消失,足底因而变得扁平,甚至贴近于地面的异常足部病理形态。
平足症的病因主要有2种,即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。先天性的因素包含遗传,跗骨联合、副舟骨等;后天性的因素包含胫后肌腱功能不全、韧带的损伤、骨的病理性破坏、足部肌肉病变及长时间单一的姿势等。
平足症的症状:
平足症在绝大多数患儿中一般无明显的症状,仅有少数患儿诉足踝部及小腿下段疼痛,足底肿胀,常常有站立姿势及行走姿势改变。
有些家长会问:“2岁患儿脚底没有弧度是不是平足症”?这是正常现象,因为儿童足弓的形成一般在4~6岁,换句话说在4~6之后,儿童的足弓才会明显的显现出来。
平足症的治疗:
在儿童中常见的平足症主要是姿势性平足症,即儿童走路时脚底是平的,抬起脚看脚底又有了一些弧度。一般在10岁以下,如果发现孩子脚底没有弧度,可以通过光脚走路、在带凸起的垫子上走路、用脚夹玻璃球、手按摩脚部等方法来刺激足底的肌肉和神经末梢,从而促进足弓的形成。
平足症一般行双足(负重位)、足正斜位X线片检查,进而判断足弓是否塌陷,跗骨关系变化。如果10岁以上患儿仍看不到脚底弧度,麻木疼痛不适,应及时就诊,以免影响患儿以后的生活。
早期发现患儿足底没有弧度,首先判断年龄,根据情况,尽早采取穿机能鞋或鞋内垫上改善足弓的足弓垫,选择到正规医院门诊找专业医师,评估患儿平足症的情况,以便选择最适合患儿的治疗方案。
总之,低龄患儿无需治疗,年龄大者视情况锻炼或者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