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云“大事难事看担当, 顺境逆境看胸襟”。对于应负的责任,千难万苦也要干好,要做敢担当、能担当、会担当、善担当的人。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儿女对父母、对家庭的责任;精忠报国是岳飞对国家的责任;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,是范仲淹对人民的责任。
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,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、担当精神。我相信,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铭记着这一段话:“我志愿献身医学,热爱祖国,忠于人民,恪守医德,尊师守纪,刻苦钻研,孜孜不倦,精益求精,全面发展。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,助健康之完美,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。救死扶伤,不辞艰辛,执著追求,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。”这就是医学生誓言,这就是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、职业担当。
追求卓越守职责
责任是什么?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约束、使命、品质、涵养、境界、格局,是岗位职责范围内应承担的任务,是“在其位、谋其职”。工作岗位是一个单位的基本细胞,每个岗位也都有相对应的本职责任,每一个人从踏入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,肩上就扛起了一份职责。我们都悉知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是与“人”紧紧地联系起来的,医务工作者的作与为都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。医务人员更应追求卓越、爱岗敬业、团结互助、精益求精、认真严谨地对待每一项任务, 无论事情大小、任务轻重,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、一丝不苟的态度,扎扎实实地做好。做到凡事以患者利益居先,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为病人解除痛苦,合理检查、合理用药、合理收费、因病施治,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,让患者舒心就医。
恪守职责是对患者负责,更是对自己负责。如果只把工作当作一件差事,或者只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,那么即使是从事最喜欢的工作,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激情。医务工作是琐碎的、枯燥的、艰苦的,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,就是选择了承担和付出。工作的路上会经历辛苦,但也会收获快乐、幸福、成长、成熟、成果、成功,尽责的过程也是修炼的过程,履职的过程也是自我完善、自我提升的过程,在负责任、尽责任的奉献中享受人生的快乐、人生的梦想、人生的充盈、实现人生的价值。
提升技能勇担当
责任既是一种客观需要,也是一种主观追求;既是他律,也是自律。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,想要更好地服务患者,应不断学习,不断思考,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。唐代哲学家韩愈曾说过: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”它的本意是,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,由于玩乐而荒废;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,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,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医务人员。
我们所处的社会一直在向前发展,医疗技术、医疗水平、医疗服务也在不断更新进步,人民医疗保健需求也在不断提高,医务工作者必须对专业学科不断地学习和研究,只有具有谦虚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,对不断进展、变化的科学和社会知识孜孜不倦地学习,才能练就过硬的医术,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,才能处理好社区和人群的健康问题,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、成长为德技双馨的大医。工作之余,要多看书,强化理论知识,多与医院里经验丰富的医护沟通交流;同时也要多实践,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,才能检验学习的成果。学习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,学习必须长期坚持,有些人觉得工作以后没有时间,不想再学习,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,要知道学习是永无止境的。
医德高尚爱患儿
古人说:“不学礼,无以立。”意思是不学会礼仪礼貌,就难以有立身之处,医务工作者的“礼仪礼貌”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为——医德。医德是每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一种修养,是每一名医务工作者都不可或缺的。医德是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,也是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之一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巨著《千金要方》中有一章专门写医德,系统地提出了医生的道德准则。他在书中要求医者不避艰险,尽心竭力,治病救人,不怕脏臭,不分贵贱贫富、长幼妍媸,一视同仁,不以一技之长,掠取民众财物。这些要求,长期以来被奉为医务人员的道德箴言。
医德同其他社会职业道德一样,在实践中不断充实、发展,形成稳定的职业心理和习惯,世代相传。在日常的工作中,要强化自身的医德医风建设,为医院塑造良好的形象;时刻以病人为中心,以质量为核心,以服务为宗旨;对患者要有爱心、关心、耐心,更要有责任心,医德能够体现责任心,折射出服务态度、诚恳程度和对病患的尊重理解程度。好的服务态度,好的服务用语,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,让患者有回家的感觉,愁容而来,笑意而去。
“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”。责任是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质,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保障。在工作中以病人之忧为忧,以救死扶伤为乐,全身心投入医院发展,拓宽思路增长才干,积极为医院的未来献计献策。全院职工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、拧成一股绳,愿你我风雨同舟携手并进,在兴院济民路上共谱新篇。“以病人为中心”持续改善医疗服务,使医院综合实力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,以建设有良知的、高品质的儿童医院为目标,赢得老百姓的口碑,为区域儿童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。